![]() |
13664449788 68206100 |
![]() |
舒蘭市北山生活垃圾處理廠 (舒蘭市民衛路236號) |
(一)事件現場人員的清點、撤離方式、方法
當發生重大火災事故時,由指揮部實施緊急疏散、撤離計劃。事故區域非應急給成員及外單位客戶人員必須執行緊急疏散、撤離命令。人員在撤離過程中,在無防護面具的情況,用濕手巾捂住口、鼻脫離現場,總的原則是:向處于當時的側風方向或繞至上風向安全點。事故現場人員按指揮部命令撤離、疏散到指定安全地點集中后,由各車間、部門的負責人檢查統計應到人數、實到人數,向指揮部報告撤離疏散的人數,最終由門衛計入撤離人數。
(二)危險區的隔離
場區指定車里組織計劃,突發事故出現后,應緊急撤離和疏散廠區和廠區周圍的人員或車輛。
(1)危險區的設定
公司重大事故主要為。事故影響范圍以中心為軸周圍輻射,機械及人員受影響程度沿同一輻射過程由強到弱,按危險程度分為三個區域,分別為事故中心區, 分別為事故中心區(0-20m區域)、事故波及區(20-100m區域)和受影響區(100m以外)。
事故危害區域劃定后,應根據現場環境監測和當時氣象資料(風向指示旗指示風向,可進一步擴大或縮小劃定事故危險區域)。
(2)事故隔離的方式方法
①按設定的危險區邊緣設置警示帶(用紅色彩帶);
②各警戒隔離區出入口設警戒哨、治安人員把守,限制人員車輛進入;
③對事故周邊區域周邊道路實施隔離交通管制疏導車輛,保證應急救援的道路要暢通。
(三)泄漏應急
(1)現場治安組從上風向(根據當天氣象判斷或風向指示旗指示風向判斷)進入事故現場內負責疏散、警戒、現場保護。將儲罐區域設定為危險區,在此范圍內,對通往該區域的各道路設立安全警戒區,禁止非救援人員、車輛來往,可根據具體情況或參見公司內部員工撤離路線撤離,在警戒區內非搶險人員在當班班長的帶領下撤離。
(2)由正門門衛負責清點、登記警戒區內非救援人員及需要疏散的員工人數。
(3)消防搶險組根據實際情況,穿必要的防護服從上風向進入事故現場,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勿使泄漏物與可燃物質接觸,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由現場當班班長負責堵漏。當班應急小組人員負責噴水霧減慢揮發(或擴散),切記不要對泄漏物或泄漏點直接噴水,避免迸濺。
(4)應急小組中當班班長負責帶領現場消防搶險組指引應急物資存放地點,主要消防工具見附件附圖。
(5)搶險的同時醫療救護組進入事故現場內開始救護,當班急救小組人員負責對燒傷人員救治,F場救治條件不具備的,由當班急救小組人員負責配合醫療部門及時護送轉院。
(6)通信聯絡組負責將現場態勢匯報至指揮中心,并及時通知非營救人員撤離等信息。
(7)救援擴大
企業沒有能力控制和解決,由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請求相關政府職能部門進行處理。相關政府職能部門進行處理。
(8)緊急撤離
當采取以上措施,仍無法控制事態,并危及人身安全,經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確認,由現場總指揮下達救援人員緊急撤離命令。場區內員工由疏散引導組組長帶領撤離,具體根據實際情況就近安置。
(四)火災、爆炸事故應急措施
如泄漏的過程中伴隨火災,應根據緊急事件情況進行匯報?傊笓]、副總指揮等應急救援人員匯合商量堵漏滅火方案以及根據火災爆炸的程度決定是否通知外援和向上級報告。
(1)火災現場人員首先應切斷火勢蔓延的途徑,冷卻和轉移受火勢威脅的密閉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燒范圍。
(2)應急小組其他部門在做好本部門職責并留有負責人的前提下,組織本部門其他人員參與積極搶救受傷和被困偏聽則暗。
(3)如火災和爆炸一起伴隨而來,一般難以通過人員操作來控制或切斷事故源。生產車間等基建設施均采用鋼盤混凝土、鋼混結構,可組織火勢的蔓延以及減緩爆炸沖擊波的影響。一旦現場指揮發現火勢更大可有爆炸征兆時應急指揮部應迅速作出準確判斷,及時下達撤退命令,避免造成人員傷亡和裝備損失。撲救人員看到或聽到統一撤退信號后,應立即撤至安全地帶。
(4)一旦發生火災爆炸,廠區雨、污水管道外通閥門一定要關閉,杜絕消防廢水或泄漏廢液流入場外管道。
(5)消防廢水通過車間內下水管排入事故池。
大氣污染事件保護目標措施
根據風險評估結果,企業周圍3km為風險評估范圍,根據事故實際情況,環境保護目標人員需撤離。周圍環境保護目標受影響程度可根據具體情況判斷,事故狀態下由指揮中心決定并下達指令撤離,企業上報,根據事故情況逐級上報給市環保局、市政府,省環保廳、省政府,由舒蘭市政府通知周邊事故影響的單位、小區并通報事故及影響,說明疏散的有關事項及方向。
水污染事件的應急措施
公司設置拉及滲濾液回噴系統,垃圾貯坑內的滲濾液由調節池收集后,經生化處理法處理后用泵將次處理后的滲濾液回噴到填埋場、滲濾液調節池有效容積5000立方米,為現澆鋼筋砼整體結構,內表面涂刷環氧瀝青便于防腐,防止調節池省滲濾液滲漏。
一旦消防水因控制不當或是無法控制而流出廠外時,附近主要公路和空地及天德,必須在入河口附近筑壩,避免消防廢水擴散。
發生重大環境事件時,可以通過當地政府采取限制或禁止其他企業污染排放,調水將污染水體污染物稀釋并疏導應急措施,以消除減少污染物對環境的影響。
受傷人員現場救護、救治與醫院救治
一旦泄漏或者火災,人員可能接觸其揮發物煙氣中毒現象。根據附近醫院的救援裝備、地理位置情況以及醫療救治機構的設置和處理能力,采取以下原則對傷員實施救治:
(1)立即采取相關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引足量溫水,就醫。
(2)采取應急措施未緩解,在相關急救人員的疏導下到附近醫院采取急救措施,醫療條件受限立即轉院治療。周邊醫院情況見下表。